喜迎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017-11-02   昌吉新闻网


自治区党委常委、州党委书记沙尔合提·阿汗在农业园区调研。

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在农业园区新疆农博园开幕。

大型采棉机一字排开进行采棉作业。

外国学者参观新疆农业博览园。(图片由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

创新发展理念  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

刘怀让

过去的五年,是昌吉国家农科技园区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区州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园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打造“新疆农业绿色硅谷”为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开启了园区创新转型发展新征程。2016年,园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7亿元,增长1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亿元,增长12.3%,实现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8亿元,增长2.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1亿元,增长25%。

现代农业引领发展

卫星导航自动驾驶、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等一大批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1000余万亩,引领了干旱荒漠地区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智能化灌溉信息平台、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建设性措施的实施,有力提高了园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园区现代农业发展迈入精准农业新阶段。截至2016年,园区累计实施高产创建等各类农业示范项目45个,累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400余项。建成国家农业航空植保示范基地,年飞防服务面积500万亩,形成了航空植保服务“昌吉模式”。在全疆率先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农之鑫合作社成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二十强。建成了园区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合格率达到100%,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76个。依托“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玉米、西甜瓜、棉花、番茄等优良品种可供近1亿亩耕地种植,并走出国门辐射到15个国家和地区,“泰昆鸡”“天康猪”新疆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0%、80%,“萨福克羊”“安格斯牛”等良种(包括冻精)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种源,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种业之都”。

创新要素不断聚集

园区的发展变化始终遵循科技引领,过去的5年,园区吸引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向园区集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在6%以上。先后牵手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建了国家级科研机构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5所院校开展合作,累计建成国家瓜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自治区级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32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园区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4个,组建现代种业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个,形成了有100多家创新型企业的产业集群。五年累计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85项,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6项、自治州科技进步奖9项。标准化战略加速推进,制订实施了冬小麦、机采棉花、加工番茄、西甜瓜等农业地方标准49项、农业标准体系3个,建设科技示范推广基地100余个,累计培训农业实用人才和农牧民10余万人次。

现代产业富园兴园

五年来,园区着力推进“产业富园,项目兴园”,形成了具有园区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泰昆集团饲料厂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饲料厂,慧尔农业建成全疆规模最大的复合肥生产企业,正生生物建成为全州生物活性提取加工业的领军企业。累计引进慧尔农业、洽洽食品、大北农等企业,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园区各类企业达到615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32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自治区级18家;培育吉瑞祥、恒丰科技、瀚盛建工等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通过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和实施“蓝天行动”计划,累计淘汰转型屯河水泥等低端落后和污染企业25家。创建中国驰名商标2个、新疆著名商标6个、新疆名牌产品10个。

依托优势转型升级

依托园区区位优势、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初步形成了以商业零售、会展博览、餐饮住宿、文化旅游、房地产、商贸流通等为主体的多业态发展格局。园区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自治区级1家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商贸物流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依托新疆农业博览园、新疆大剧院、华兴生态旅游景区以及胡杨林景观带等特色旅游资源,通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积极推动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五年来,累计接待游客300万余人次。

改革成果惠及群众

五年来,累计支出35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占财政总支出的85%。全面启动“两清两美一绿”一号工程,完成投资7.2亿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推进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全面完成25家企事业单位搬迁,基础设施和景观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蓝天行动”计划实施治理项目16个。推进美丽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市政道路65公里、重要农村公路240公里、管网109公里。110千伏绿洲路变电站、产业园富园路变电站建成投用,州人民医院国家卫生项目有序推进。启动州三建北院、一站三组等棚户区改造、完成改造126户,实施城乡温暖工程2.5万平方米,西域社区创建为自治州级美丽社区。新增绿地4.9万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6%;完成人工造林2000亩、退耕还林1000亩,完成老龙河胡杨林河谷内草场征收5800亩、退耕2000余亩和30公里封育围栏工程。

克难攻坚锤炼干部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园区始终坚持队伍建设和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坚持“在攻坚中发现干部、在攻坚中锤炼干部”,打造了一个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求实效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敬业奉献、吃苦耐劳、业务过硬、作风务实的干部队伍,面对诸多艰巨繁重的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发扬“5+2”“白加黑”的忘我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始终奋战在工作一线,轻伤不下火线,为园区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今后一个时期,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围绕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完善“一城两区多园”的战略布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孵化组装能力、辐射带动能力、集聚融合能力、高端服务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标杆。

(作者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

现代农业云平台建设顺利推进

昌吉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欢欢)为更好地发挥现代农业引领示范作用,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开展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2015年,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出建设新疆现代农业云平台大数据中心。

经多方考察学习,2016年,农业园区与新疆润物网络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新疆金农云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新疆现代农业云大数据中心建设管理运营。自金农云公司2016年4月成立以来,新疆现代农业云大数据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并通过创新农业产业链大数据金融服务,推动了农业大数据与无抵押无担保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

新疆现代农业云大数据中心,总体框架为“一云六平台”,“一云”即新疆现代农业云,“六平台”主要依托与自治区农业厅、科技厅、经信委、商务厅等厅局的合作,打造全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应用平台、农业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丝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新疆种业交易平台。

按照“一个统一门户(即昌吉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五大业务系统(产权信息管理、产权业务管理、产权结算、产权监督管理、金融及第三方服务等五大系统)、三大数据平台(即数据交换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农户征信平台等三大平台)”的总体框架在全疆率先开展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建设,业务上与各县(市)乡(镇)已有系统实现无缝业务数据同步,实现覆盖州、县、乡镇三级的综合产权联动,同步开展信息发布、组织交易、鉴证、咨询、投融资等服务。

目前,已有大数据超过1000万条,系国内质量最高,结构化最强,应用前景最大的涉农大数据,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开展“聚农贷”、农民征信等多元化服务,探索出解决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融资问题的新模式。

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成立

昌吉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欢欢)9月25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举行。

为加快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满足新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协议》。随着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 简称“西部中心”)应运而生。“西部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回族自治州及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方共建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承担着服务我国西部农业科技重大需求、解决西部农业发展重大问题、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走出去”的重大使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试验区现代农业“东联西出”的桥头堡和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

2015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签约共建“西部农业研究中心”。2017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了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地方事业法人。截至目前,已有10个研究所、20个科研团队入驻中心,实施了西部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集成创新示范等重大专项2个,开展了棉花、油菜、亚麻、葡萄、苹果等14类作物、19项课题研究,共计928份试验材料。特别是为推进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棉花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和增产增效、培育国际化优质棉品牌,2016年1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上下游全产业链的近300家单位企业,发起成立了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此举对推动全国棉花产业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交流合作、产业互动,改变“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现象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农之鑫农机合作社抱团致富

昌吉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欢欢)2010年,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

该合作社是以棉花全程机械化栽培以及以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及先进的农机化作业服务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共201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流转土地6万余亩,大型6行进口采棉机12台,番茄采收机4台,大中型拖拉机25台套,配套各型农机具75台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系统10套、农用无人飞行器2架(套)和一个高标准的全疆最大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

2014年农之鑫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马建飞也被评为“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先后投资建设了全疆最大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和3万吨的机采棉加工生产线。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可容纳25台大型采棉机、120台大中马力拖拉机和450台套各型农业机械的停放、保养、维护与维修,同时接纳150人的职业培训,成为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机采棉加工生产线在全国率先试点改变获利模式,带动合作社种植户从以出售籽棉获利,变为出售籽棉与加工销售产品获利。

目前,通过农之鑫合作社的示范,已辐射带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周边种植机采棉模式面积30万亩,每年使3200多户棉农、1万多名农民受益,转移农村劳动力4.6万人。



责任编辑:吉木萨尔县
                    
 

主办单位:中共吉木萨尔县委员会组织部

承办单位:吉木萨尔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地址:吉木萨尔县党校二楼  电话:0996-6919007    电子邮件:jmsjyb@cj.xjkunlun.cn